预应力桥梁结构的发展-橡胶止水带

时间:2012-05-28 08:3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1866年,美国工程师杰克逊(P.H. Jackson)首次将预应力技术应用于混凝土结构。 为解决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预应力损失的问题,1908年美国的斯坦纳(C. R. STEINER) 建议,在混凝土收缩徐变发生以后再张拉预应力筋,以减少预应力损失。1925年美国的狄 尔(R.E.Dill)则首次采用带有涂层的预应力筋来避免混凝土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粘结,待混 凝土结硬后张拉预应力筋。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莱西奈指出,预应力混凝土必须采用高强 钢材和高强混凝土。1938年德国的霍友(E. Hoyer)研制成功依靠高强钢丝与混凝土之间 的粘结力而不靠专用锚具传力的先张法预应力工艺。1939年弗莱西奈研制成功锚固钢丝束 的弗氏锥型锚具及双作用千斤顶。1940年比利时的麦尼尔(C.Magnel)研制了一次可张拉 两根钢丝的麦式锲型锚具。桥梁地基,水库,建筑等防水泄漏使用止水带,由天然橡胶制成的橡胶止水带,有的产品加入一条特殊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制成效果更好的遇水膨胀止水带。基本寿命五十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预应力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1950年成 立的国际预应力协会(FIP)更是促进了世界各国预应力技术的发展。

1953年联邦德国建成的胡尔姆斯(worms)桥跨径已达到114. 2 m,采用悬臂浇注法, 从而发展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体系-一-T形刚构。1964年联邦德国又建成了主跨 为208 m本道尔夫桥,成功地表明悬臂法施工方法的优越性,且在结构体系上又有了新的 创新。薄型的主墩与上部连续梁固结,形成带铰的连续一刚构体系。1962年在委内瑞拉建 成的马拉开波(malacaibo)桥,桥全长8 272 m,其中主桥为斜拉桥,跨径为160 + 5X 235 + 160(m),它标志着预应力混凝土对新型结构体系的强有力的适应性。20世纪70年 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继应用,成为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主要桥梁之一。如跨 度为320 m的法国布鲁东(brotonne)桥,为斜拉桥;1983年建成的最大跨径为440 m的西 班牙卢纳也里奥斯(barrios de luna)桥,亦为斜拉桥。

止水带,尤其是橡胶止水带,不同于钢边止水带,施工时要注意不能被钢筋尖锐石子刺穿止水带。

上一篇:651/652/653/654橡胶止水带的区别
下一篇:没有了
枣强大成橡胶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9 枣强县大成橡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0207336号-3
备案号:冀ICP备10207336号-2
服务热线:0318-8538007 传真:0318-2210707 手机:13932891860  

二维码名片(扫描保存)